最近,印度向比亚迪抛出了1000辆电动巴士订单,比亚迪要求印度先付全款,否则拒绝合作。这一举动引起了印度的强烈不满,印度官员公开指责其不尊重印度的商业规则。令人不解的是在这次...
最近,印度向比亚迪抛出了1000辆电动巴士订单,比亚迪要求印度先付全款,否则拒绝合作。这一举动引起了印度的强烈不满,印度官员公开指责其不尊重印度的商业规则。令人不解的是在这次纠纷的节骨眼上,比亚迪却做出了奇怪的部署,计划要在印度投资10亿美元设厂。
比亚迪将在印度建立工厂的新闻引发外界的担忧,因为最近不少中国企业在印度屡屡碰壁。先是印度扣押小米555亿卢比(约合48亿元),后又传出上汽MG印度工厂被印度强行低价收购。在众多企业遭遇印度“杀猪盘”的背景下,比亚迪还选择在印度投资,是在自讨苦吃,还是相信自己能成为“幸运儿”?
印度对中国车企“诱惑很大”
印度作为一个劳动年龄人口庞大、制造业能力强大、中产阶级不断壮大的国家,其汽车市场具有庞大发展潜力。2022年印度汽车销量达到472.55万辆,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这也是很多车企,包括一些中国自主品牌对印度市场按捺不住的原因所在。
不过,印度营商环境凶险万分也并非空穴来风。最近几年,印度屡屡对外资企业“下狠手”,更是导致许多外资企业对印度谈虎色变。就以车企为例,通用、福特等公司都曾经到印度投巨资建厂,但它们在印度基本是亏得血本无归。对于那些准备退出的外企,印度政府也喜欢设下最后一道关卡。在印度连年亏损的福特汽车,2021决定退出后还被印度以诸多理由要求再割肉18亿美元。
但即便困难重重,在全球汽车电动化转型的情况下,印度作为极有潜力的新兴市场之一,仍旧是众多车企的必争之地。对于比亚迪包括其他中国车企来说,印度市场的潜力和增长空间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中国车企不去,那就轮到日韩企业去,这不就拱手相让了吗?面对海外市场经商环境的艰难,除了迎难而上,中国车企别无选择。
虽说中国车企想要在印度实现本土化生产,难度非常之大,需要对抗的力量也实在太多。但相信比亚迪的决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有着长远的战略考虑。更何况中国车企暂时在新能源领域处于领先位置,不可随意放弃好不容易获得的挣钱机会,生产全球化也是必然的,中国发展还是需要大量的中国企业将产业链发展到海外去,要占据中心位置。
持续扩大对华投资,跨国车企强化本土化研发
与“引无数企业竞折腰”的印度相比,中国一直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和技术。中国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4万家,增长35.7%。
其中,德国老牌车企目前都对中国投资给予积极回应。近日轱辘哥获悉,大众集团将会投资约10亿欧元(约80.85亿元)在合肥建立电动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创新和采购中心,这将成为大众在德国以外的最大研发中心。宝马近日也启用新上海研发中心,已在中国建立除德国总部外最大研发体系。
今年上半年,还有诸多跨国科技企业持续加码中国市场。特斯拉新建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宝马将在沈阳投产纯电动新世代车型、西门子扩建成都工业自动化产品中国智造基地、德国自动化设备制造公司BBS集团在西安设立研发中心……从外资增资加码的方向看,它们投资中国的逻辑悄然发生变化,不再局限于建设生产制造基地,更是将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落地中国,彰显了中国市场对于跨国车企的重要性。
在许多跨国车企看来,中国市场的优势是强大的内需潜力,以及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稳定政策支持。即便中国用工成本逐年提高,但大多数跨国车企能在中国赚到钱,也能将赚到的钱带走,中国对外资许诺的税收等优惠政策,也是说到做到。最重要的是:与其他成长型市场相比,一直以来具有高度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已经十分稳当,投资中国风险较少,收益和利润较为稳当。
目前,印度庞大的人口和消费市场潜力,对于海外投资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印度政府推动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之举,也被视为一大机遇。但对于中国车企来说,追求商业的向上在所难免,不过要避免踩坑。
与印度不同,我国始终都在优化营商环境,所以跨国车企纷纷用实际行动加码中国市场,我国已成为外资青睐的“投资高地”。总之,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更是一个合作开放的时代,中国汽车市场未来会出现更多高质量的合作。
手机阅读文章,扫描下方二维码
爱买车
微信公众号:aimaiche
爱车,买车,就上爱买车。
My车轱辘
微信公众号:myautolive
打造好玩接地气的新式车评。
___Copyright 2017 爱买车 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 粤ICP备15047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