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2016年亚洲消费电子展CES Asia的车企们此次向大家秀出的黑科技,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例如最热的VR驾驶、VR造车等等,还有离我们生活不算太远的智能车载设备之类的。...
参加2016年亚洲消费电子展CES Asia的车企们此次向大家秀出的黑科技,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例如最热的VR驾驶、VR造车等等,还有离我们生活不算太远的智能车载设备之类的,都让大家手痒痒的,所以有人就说几年后这些黑科技量产后,不少车主就得纷纷剁手了。
但机智的轱辘哥却不这么想,这个愿望确实美好,但要实现恐怕不会如一些“几年后就量产”的说法那样,因为这当中涉及的技术问题太多,还要考虑实用性的问题。
在前几年就有几项人们不明觉厉的黑科技,到了如今已经渐渐被遗忘,别说量产了,厂商会不会继续研究下去都成问题。下面轱辘哥就举几个早几年亮相时很牛掰,现在已经被打入冷宫的汽车黑科技。
1可折叠汽车——省车位?
这台可以折叠的电动小车:Armadillo-T是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研发的产品,并在2013年亮相,这辆电动小车的设计灵感来自一种栖息在南美的叫“铠鼠”(英文名:Armadillo)的动物,这种动物在受到威胁时会将身体蜷曲成一团,依靠其坚固的外壳来保护自己,而Armadillo-T就是模仿了这种动物的独特防护特征,在车停稳后可将车后部分向前折叠“套在”车头上,整个车身可缩到1.65米。
而类似的还有一款名为Hiriko的折叠电动汽车,它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西班牙巴斯克地区DENOKINN研发机构合作弄出来的。原理上与Armadillo-T有点不一样,它停车时是车头部分往后旋转折叠,然后缩成跟自行车差不多的长度。
虽然这种折叠汽车停车很方便,对于现在越来越拥堵都市路况也有正面作用,但可折叠的车身安不安全?折叠的车身要牺牲不少空间,那这种车的载客量和巡航能力又如何?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因此轱辘哥觉得这种折叠小汽车的前途暂时还未明朗。
2塑料汽车——敢坐?能坐?
现在车身材料技术还是金属材料的天下,复合材料还没大量应用,毕竟汽车只是民用行业,特种材料军转民还是需要时间的。不过这方面还真的有车企做到了:大众汽车的PoloRWRC(世界拉力赛用车)路试版的发动机盖就采用了蒂森克虏伯的Litecor(外钢内塑技术)生产,这种技术是在两片薄钢板中间加如复合塑料夹层,这样既能减轻车身重量,又能保留钢板的外观的强度。
另外也有欧洲一些合成材料企业开发了类似的材料,用于制造发动机油底壳,其重量比传统金属油底壳轻60%,同时具有极强的耐冲击性,另外也会用于发动机端盖、曲轴端盖等位置。
轱辘哥不禁觉得在钢板中加一层塑料这样的做法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了?因为碳纤维车身也有同样的优点,目前也已经算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技术了,而这种只是用于专业赛车赛车上的材料,目测价格肯定不菲,并且只有一家企业能制造,不利于普及。
3合体汽车——选择困难!
这款能瞬间从四轮秒变两轮的合体神车,是由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前设计师设计的,这车的名字叫“Lane Changer”,有“车道变换”之意,而且外形炫酷,十足一款撩妹神器。而且为了维持车辆自身的稳定性,变摩托车时该车的前轮也能分体成双轮,也就是这车有六个轮子!
说实在,轱辘哥也很喜欢这车,只不过这款车如果量产,请问它是按摩托车还是按汽车去办牌照手续呢?或许也因为这个原因,这辆Lane Changer目前还是“PPT造车”状态。
轱辘哥吐槽
所以说有些汽车高科技的噱头成分还是居多的,真正能量产,为消费者所用的还是很少的,不过不管怎样,虽然没量产,但有一些“黑科技汽车”还是有得卖,只不过贵了一点,仅对土豪开放而已,就像美国一家公司最近就正式发布了一款名为Aero-X Hoverbike,能够浮于半空飞行的小型悬浮车,这款车的售价为85000美元,预计2017年发货,购买者需先支付5000美元订金。
长按复制爱买车(aimaiche),My车轱辘(myautolive),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以及爱买车网站,了解更多新鲜有趣的汽车资讯。
手机阅读文章,扫描下方二维码
爱买车
微信公众号:aimaiche
爱车,买车,就上爱买车。
My车轱辘
微信公众号:myautolive
打造好玩接地气的新式车评。
___Copyright 2017 爱买车 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 粤ICP备15047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