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skd
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车内空气质量明年强制达标,倒逼车企增投入

时间:2016-02-15 10:51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小罗

截至去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2.79亿辆,平均每百户有31辆私家车。然而,乘用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却一直无强制性国家标准来规范,于是,很多对车内空气关注的用户只能无奈地选辆二...

截至去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2.79亿辆,平均每百户有31辆私家车。然而,乘用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却一直无强制性国家标准来规范,于是,很多对车内空气关注的用户只能无奈地选辆二手车作为过渡。

车内空气质量明年强制达标,倒逼车企增投入

根据环保部最新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强制标准征求意见稿,车内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等有害物质都有了更为严苛的限量值,并给出了汽车厂家强制执行的时间表:2017年1月1日起,所有新定型销售车辆必须满足本标准要求;此前已经定型的车辆,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强制标准要求。

车内空气标准6年终升级

小汽车越来越追求舒适性,里面的新材料也名目繁多,由于非金属材料和黏合剂被大量应用,易导致车内污染物积聚,危害人体健康。

国家质检总局此前披露,汽车产品缺陷信息的投诉情况显示,除变速器、安全气囊、轮胎等质量问题之外,车内异味已经成为车主投诉最为集中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很多情况下,包括孕妇、病人和儿童等敏感个体都可能受到车内污染的影响。

另一方面,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成分较为复杂。有关机构进行的检测和研究情况表明,车内空气中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达几百种之多,包括烃类、醛类、酮类物质等。北 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专家指出,车内空气污染的“祸根”一般是在车辆生产过程中“种”下的,在车辆制造出来之后再去治理效果极其有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汽车生产企业应对车内污染治理承担第一责任。

正因为如此,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2010年发布实施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考虑到汽车企业的承受能力,当时这份标准还属于推荐性标准,并不具有强制意义,引导优势车企自觉参照执行。但此后,包括奔驰、奥迪在内的多个乘用车品牌,频频被曝出车内空气污染严重的问题,关于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升级为强制标准的呼声也连年高涨。

终于,在最新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标准的地位发生了质变。“从推荐性指南修订为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这对汽车产业绿色发展和技术 进步提出了挑战,也为车内环境污染净化治理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分析。

车内有害物质限值收紧

车内污染物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八种物质对人体的危害较为严重,新标准对这些有害物质都给出了明确限值。特别是苯由原 标准的0.11mg/m3加严为0.06mg/m3,甲苯由原标准的1.10mg/m3加严为1.00mg/m3,二甲苯和乙苯由原标准的1.50mg /m3加严为1.00mg/m3。

可以注意到,新标准中,甲醛、苯乙烯、丙烯醛与原标准相同,“总体看强制性标准严于原来的推荐性标准,实施以后会更加有利于保护驾乘人员的身体健康。”宋广生说。

新标准提出,汽车制造企业应保证批量生产车辆的内饰零部件与备案信息一致,否则将判定为环保一致性检查不合格。行业主管部门可以随机在生产线上抽取批量生产 的汽车进行环保一致性检查,如果抽取的样车检测合格,则判定环保一致性检测合格。如果检测发现8项指标中任何一种污染物超标,都将判定为不合格。这也就意味着,新国标一旦落地,在执行环节会非常严格。

由于新标准主要针对新车,但大批在用车的空气质量问题如何解决?宋广生说,除使用净化器等净化系统外,车主也可以采用碳吸附产品进行净化。不过,更多业内人士表示,在用车减轻车内空气污染的最有效手段还是勤开窗多通风。雾霾天气下,则开启车内空气循环系统,但空调滤芯需要定期更换。

强制性国标是否会推高汽车生产制造成本?

此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透露,标准实施主要为促进绿色环保材料的使用,预计单车成本增加不超过200元人民币。

“200元有点太少了吧,还不到一个净化器的价格。”有业内人士担心,对于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来说,200元的成本增加有点无法实现,因为改善车内空气质量净化器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主要还得看汽车生产工艺和材料,这部分的成本压力很大。

几年前,有媒体对车内空气污染做过曝光,一些进口品牌国产化后为降低汽车降噪减震的成本采用了沥青阻尼片。如果将沥青阻尼片更换为环保材料的话,每辆车成本 大约增加150元至200元。这也就意味着,仅仅一项阻尼片材料的更换,就几乎占到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增加成本的全部。

对于标准实施的时间,征求意见稿明确表示:自2017年1月1日起,所有新定型销售车辆必须满足本标准要求;对按本标准获得批准生产的乘用车,其生产一致性检查自批准之日起执行。

需要提醒的是,消费者在选购车辆时,最好先打开车门闻闻味道,选择无异味或者异味较轻的车型。另外,虽然车内空气污染的程度可能会随着车体材料中有害物质的 不断释放而有所减轻,但在购买新车初期,上车之前最好先打开车门放放异味,并在行驶过程中经常开窗通风,在使用空调时则应多采用外循环模式。

 

手机阅读文章,扫描下方二维码

(责任编辑:admin)

爱买车


微信公众号:aimaiche


爱车,买车,就上爱买车。

My车轱辘


微信公众号:myautolive


打造好玩接地气的新式车评。

更多 最新热文
  • 对比丨纯电中型SUV对决,宋L对比深蓝S7纯电版,

    对比丨纯电中型SUV对决,宋L对比深蓝S7纯电版,

    作为新能源市场的霸主,比亚迪在领先的状态下依旧频繁推新,目的自然是为了...
  • 广汽的坚守和思变

    广汽的坚守和思变

    刚开年,广汽集团就迎来几件喜事。 1月19日,广汽动力总成自主研发团队荣获...
  • 动静皆风尚 红旗H6荣获第四届汽车风云盛典“最

    动静皆风尚 红旗H6荣获第四届汽车风云盛典“最

    2024年1月28日,在备受瞩目的 总台央视第四届 《中国汽车风云盛典》 颁奖典礼...
  • 配置大增/售价不足25万元,smart精灵#3 25周年纪念

    配置大增/售价不足25万元,smart精灵#3 25周年纪念

    作为奔驰旗下的轻奢子品牌,smart曾与MINI齐名,随着电气化浪潮的逐渐汹涌,...
  • 实拍!哪个中国品牌车型在泰国最受欢迎?

    实拍!哪个中国品牌车型在泰国最受欢迎?

    从临时免签5个月到永久免签,泰国欢迎中国游客的诚意可见一斑。而当越来越...
  • 2023豪华车乱战:宝马奔驰继续领衔,捷豹路虎闷

    2023豪华车乱战:宝马奔驰继续领衔,捷豹路虎闷

    日前,各大车企相继公布了2023年的销量数据,而在关注度最高的豪华车市场竞...
更多 最新推荐
  • 行业丨SUV和皮卡相结合,这是未来新车的全新设

    行业丨SUV和皮卡相结合,这是未来新车的全新设

    汽车的设计会随着人们的需求而改变,有些人既喜欢轿车的操控,又喜欢SUV的高...
  • 行业丨谁赚了谁亏了?比亚迪、赛力斯等车企发

    行业丨谁赚了谁亏了?比亚迪、赛力斯等车企发

    靠打价格战才能活下来的2023年,给各大车企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卖一...
  • 行业丨2024年推方盒子车型,是明智之选么?

    行业丨2024年推方盒子车型,是明智之选么?

    2023年,很多车企加入了方盒子之战,推出的硬派越野SUV和轻越野SUV让整个越野...
  • 行业丨纯电动汽车仅能达到30%份额,丰田章男打

    行业丨纯电动汽车仅能达到30%份额,丰田章男打

    “纯电动汽车最多只能达到30%的市场份额,剩下的车将由混合动力、氢燃料汽车...
  • 行业丨比亚迪跟马斯克“杠上了”,特斯拉为啥

    行业丨比亚迪跟马斯克“杠上了”,特斯拉为啥

    特斯拉和比亚迪这对冤家又吵起来了。 近日,比亚迪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
  • 行业丨奔驰G典藏版、雷克萨斯GX领衔,豪华品牌

    行业丨奔驰G典藏版、雷克萨斯GX领衔,豪华品牌

    最近一段时间,自主品牌密集推出高端车型,新车发售价纷纷上探,不断冲击着...

扫描关注微信

微信号:

爱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