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汽车帝国”还在扩张。近日有媒体透露,华为已敲定与奇瑞汽车、江淮汽车、极狐汽车等进行智选车业务合作。这也是华为与赛力斯深度绑定后,有更多车企与华为进行智选合作。 那...
华为的“汽车帝国”还在扩张。近日有媒体透露,华为已敲定与奇瑞汽车、江淮汽车、极狐汽车等进行智选车业务合作。这也是华为与赛力斯深度绑定后,有更多车企与华为进行智选合作。
那么问题来了,谁会是下一个AITO问界M5?所谓的智选合作,和其它的合作形式有何不同?与华为深度合作,车企是无奈之举还是积极自救?带着种种疑问,本文将展开进一步讨论。
智选模式,华为继续在造车边缘疯狂试探?
目前华为的汽车业务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零部件模式,即华为为车企提供零部件,包括电机、电池管理系统等。二是HI模式,即采用「Huawei Inside」解决方案的合作模式,华为提供模块化的方案供应,包括计算与通讯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代表车型有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三是智选模式,华为深度参与到产品定义、核心零部件选用、营销服务体系等领域,合作车型还会进入到华为的终端店面进行销售。
可以简单理解为,智选模式是当前华为与车企最深度、最高阶的合作模式,在智选模式下,华为已经将触手延伸至整车厂的核心造车领域。代表性车型自然是最近爆火的问界M5,华为主导了该车的产品设计、研发制造,问界M5还用上了Harmony
OS智能座舱,HUAWEI 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等。
有华为深度参与,问界M5的交付速度就像坐上了火箭。相关数据显示,问界M5在3月份交付3045辆,4月交付了3245辆,5月交付了5033辆。短短三个月,问界M5累计交付达到1.1万辆,刷新了新品牌单款车型交付破万的最快记录,风头已经盖过了蔚来、小鹏等一众造车新势力。有见及此,其它车企怎能不心动?全新的品牌、全新的车型尚且能在短时间内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新贵”,何况是更有品牌底蕴和造车实力的奇瑞、江淮?一旦与华为联手造车,它们这些传统大车企应该更有优势才对。更何况,在“新四化”浪潮下,部分车企已经意识到光靠自身的力量很难单打独斗,合作共赢也是一条颇为明智的道路,只是无可避免地要让渡一些话语权出来。
华为“汽车帝国”扩张,强强联手还是专挑弱的下手?
由于华为的智选合作对象从小康汽车,再到即将展开深度合作的奇瑞、江淮、极狐,都是汽车行业中较为“边缘”的存在,有网友戏称“华为专挑弱的下手”。甚至其目的也十分明晰,华为要在造车领域有绝对话语权。这一猜测不无道理。还是以问界M5为例,虽然这款车型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支持,销量数据抢眼,但华为光环太强,隐去了赛力斯的存在。甚至有不少车主在入手问界M5后,都主动抠走了“赛力斯”的尾标,而选择在某橙色软件购买“华为”、“HUAWEI”、“HarmonyOS”等字样标识粘贴在尾部。
赛力斯被悄悄“隐藏”,华为的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如果类似的情况重复出现在其它汽车品牌身上,那么只会让华为更强大,车企的地位越来越弱,两者之间难以达成平衡。另外,参考赛力斯SF5惨淡的销量,可见与华为合作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与华为联手,奇瑞、江淮、极狐发出“自救信号”?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曾经在公开场合表态,“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是不能接受的。好比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它成了灵魂,而上汽成了躯体。”虽然这番言论引发了较大的争议,但也足以一窥汽车厂商是如何看待华为等第三方公司的。
客观来看,任何一家车企都希望由自己掌控“灵魂”,从研发到生产制造,把核心技术牢牢握在手里。如果沦为代工厂,那么车企的整体实力大打折扣,也很难在行业立足。但问题在于,“新四化”趋势下,很多车企都没有实力掌握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系统、三电系统等新核心技术。这其中或是出于研发短板,或是出于沉没成本考虑,或是以前瞻性目光看到了未来的发展模式,最终选择与第三方公司合作,由对方掌握“灵魂”。又或者是,奇瑞、江淮、极狐等在发出“自救信号”。在一众老牌车企中,奇瑞渐渐掉队,居于长安、长城、吉利之后。虽然奇瑞集团在2021年实现累计销量96.19万辆,同比增长也达到了31.7%。可在发展高端品牌和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奇瑞的进度最慢,爆款车型最少,品牌的整体影响力较低。即便一直做出多番尝试,树立“技术狂”标签,打造星途高端品牌,发布智能化战略品牌“奇瑞雄狮”,以奇瑞新能源QQ冰淇淋挤进新赛道等等,奇瑞仍未找到真正的突破口。
江淮汽车就更不用说了,大众中国不但成为江淮汽车母公司江汽控股的股东,持有江汽控股50%的股权,而且江淮与大众的合资公司也从“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话语权旁落可见一斑。如今江淮乘用车业务正在加速转型,既想通过与大众的合资公司反哺自主品牌,又想找到新的途径盘活自主品牌。否则江淮就要沦为大众和蔚来的代工厂,彻底丧失主动权。正因如此,奇瑞与江淮急切地想要与华为联手造车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谁愿意被对方深入核心造车领域?奇瑞、江淮之后,或许会引发其它车企效仿,华为的“汽车朋友圈”还将扩张。
华为需要通过智选模式,深入造车领地,获取造车经验。车企则需要借助华为实现品牌和产品的实力进阶。表明上看,这是一场双赢的合作。但华为的造车野望还在膨胀,长期以往难免会把之前的合作对象转换为竞争对手。车企需要思考的是,选择生存还是发展?
手机阅读文章,扫描下方二维码
爱买车
微信公众号:aimaiche
爱车,买车,就上爱买车。
My车轱辘
微信公众号:myautolive
打造好玩接地气的新式车评。
___Copyright 2017 爱买车 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 粤ICP备15047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