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剧变革的中国市场,仅仅收缩战线,两马合一集中资源的自救招数恐怕不够,要想在中国市场不步铃木的后尘,马自达还得做更多深层改变。...
在急剧变革的中国市场,仅仅收缩战线,两马合一集中资源的自救招数恐怕不够,要想在中国市场不步铃木的后尘,马自达还得做更多深层改变。
写这篇文章之前,小编先坦白,我是一个马自达粉,不算资深的那种。
十多年前,入行不久的小编在车展上看到马自达充满流线的概念车,一眼惊艳,感叹原来汽车可以设计得如艺术品般优美动人。
再后来,马自达将魂动设计理念与创驰蓝天技术SKYATCTIV引入中国。“赋予汽车生命之美”的魂动设计引发汽车媒体一致叹服,独特的魂动红还一度引领中国车市的颜色风潮,众多车企都争相推出效仿魂动红的红色车身。
创驰蓝天技术就更不用说了,与F1赛车发动机相当的发动机超高压缩比,将自然吸气发动机技术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兼容传统AT变速器、CVT变速器两种技术路线优势的6AT变速器,再次刷新马自达“技术宅“、“技术狂魔”的品牌形象。
时至今日,发动机的压缩比、热效率仍是国内车企宣传发动机技术的重要指标。
众多汽车品牌中,品牌口号高大上的何其多,唯有马自达用“ZOOM-ZOOM” 这样儿童模仿发动机轰鸣的声音来作为自己的品牌精髓,十分简单却又能第一时间调动人们对于汽车的热情。
对于简单纯粹的人和事物,人们总会多一分好感。在马自达粉丝心目中,在汽车设计与技术上死磕,一次次突破行业极限的马自达,就是一个简单而纯粹的“技术宅”。
因此,听到一汽马自达将解散,并入长安马自达的传闻,作为一名马自达粉丝,既感到欣慰,更多的是叹息。
欣慰的是,古板的“技术宅”终于知道根据市场现实积极调整,开始“识时务”了。叹息的是,两马合一集中资源的自救招数恐怕不够,要想在中国市场不步铃木的后尘,马自达还得做更多深层改变。
01
两“马”合一 “一拖二“的游戏玩不下去了
近期,第一财经独家爆料称,一汽集团、马自达、长安汽车三方正在展开谈判,三方计划将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马自达”)正在开展的马自达品牌相关业务,合并到长安汽车旗下的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马自达”)。
虽然官方尚未确认上述消息,但2019年业内就开始流传一汽马自达、长安马自达合并的消息,去年年底一汽马自达内部调整的内部消息流出,翔实到从内部员工到车型、经销商的后续发展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从这些“前奏”来看,马自达在华两家合资企业合二为一基本没跑了。
原因很简单,近年马自达在华发展越来越不理想,两家合资车企日子都不好过。世道艰难,不如两马合一,集中资源做一家。
早在2010年,马自达在华销量就突破23万辆,其中,一汽马自达销售14.69万辆,长安马自达销售9.28万辆。
2017年,马自达在华销量突破30万辆。当年,一汽马自达销量为12.4万辆,长安马自达销售19.7万辆。而2020年,长安马自达销量仅为21.46万辆。其中,一汽马自达为7.79万辆,长安马自达13.67万辆。
十年过去,马自达在华销量不增反降。两家合资企业的销量,自2018年以来都不断下滑。不同的是,一汽马自达退步的更明显些。
再加上,马自达和一汽只是销售公司层面的合资,生产还是委托一汽轿车代工。而马自达和长安的合资则是集生产、采购、研发、销售于一体的独立合资公司。马自达收缩战线,自然会选择投资更多、市场表现也更好的长安马自达。
表面来看,长安马自达是这次调整的最大受益方:一汽马自达解散,主打车型阿特兹以及销售网络并入长安马自达,从今往后马自达在华资源都投向长安马自达。
就连长安汽车的股票,也被尽管还只是官方未确认的传闻带动涨了一波,由此可见马自达推动两马合一的战略举措多么得人心。
但这并不意味着长安马自达今后就安全了。一来,中国汽车市场优胜劣汰加剧,留给二三线合资车企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了。
新造车不断涌入,智能化的大潮势不可挡,高端品牌和强势合资品牌不断下压,自主品牌上攻势头不断加码。弱势合资品牌夹在中间,日子越来越难过。
二来,合资外方已经有些“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从近年发展来看,小众、家底薄弱的马自达面对汽车产业前所所有的技术革命,颇有些力不从心。
比如强势的外资品牌与自主品牌都在不断加码电动化、智能化新技术,马自达却没什么动静,只能靠与丰田联姻,借助丰田和中方合资伙伴长安的技术来推出电动车。
就算不提电动化、智能化等新技术,连新产品都欠奉。据日媒报道,马自达在2022年3月之前不会推出重磅新车,现有车型也不会进行大改款或换代。
第三,合资中方的业务重心早已从合资板块转向自主。一汽集团倾力发展自主,对于马自达这样的弱势合资伙伴尽早散伙。马自达全心投靠长安方面,长安方面自然欢迎,但恐怕也不会给予太多支持。
因为,倾力搞自主,重金投入新四化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是今后中国车企大集团的主旋律。弱势合资企业能帮扶就帮一下,不行就及时止损。此前,长安已经停掉了长安铃木与长安PSA两个不赚钱的合资项目。
第四,长安马自达自身方面,一汽马自达走不下去的原因中,除了产品太少,其他“毛病”长安马自达也大多都有。消费者吐槽的做工一般、品控差,空间小,内饰设计与智能化跟不上趟、定价还偏高等,一马的阿特兹“病的不轻”,长马的昂克赛拉等车型也没好太多。
02
东瀛宝马 还能东山再起么?
别看马自达近年在中国市场被贴上小众、特立独行的标签,其实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它走的可是大众化路线,妥妥的市场中坚力量。
上世纪90年代初就通过与海南汽车制造厂技术合作进入中国市场的马自达,曾是本世纪初中国私人轿车消费兴起的主要受益者之一,拥有福美来、普力马两款畅销明星,一个是国民家轿“新三样”之一,一个堪称国内MPV车型的鼻祖,曾占据MPV市场80%的市场份额。
结束与海马的合作关系转投一汽之后,一汽马自达的一代马6也曾与雅阁、凯美瑞齐名,开辟中高端轿车市场运动型轿车的新风向。
之后虽然成立长安马自达,马自达在华终于拥有自己的独立合资公司,但一直未能达到早年海马时代的辉煌,连马6时代的热销也没能重现。
然后就是2015年以创驰蓝天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产品和技术引入国内,不温不火多年的马自达在华终于小火一把,可惜好景不长,2018年就开始一头扎入下滑通道。
客观来看,如今被“做工一般,内饰落伍、品控不好”的马自达,一二十年前在中国市场风靡一时之际,其造车功力肯定没有现在好。为何曾经备受追捧,现在想在中国市场做“偏安一隅”的小众品牌都未必能行?
从业界分析来看,主要是马自达没有跟上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在众多强势竞争对手加入中国市场竞争后,马自达作为小规模车企,产品线薄弱、市场响应速度慢以及与中方合作伙伴沟通合作不够等弱势,日益凸显。
在这一点上,马自达和已经退出中国市场的铃木颇为相似。都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都曾凭借经济实惠的车型在中国风靡一时。
但伴随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消费不断升级,人们要的不再一是款经济实惠的车,而是动力更好、品质更好的车,再到后来颜值、品质、空间、动力都要足够好足够强的车,曾经引领中国汽车市场的“老师傅”们就有些跟不上了。
也因此,马自达想要在华脱困,仅靠两马合一是不够的,还得在产品规划、技术研发、营销与销售等方方面面进行深入调整,加快变革。但问题是,马自达会从两马合一开始,在中国市场进行“洗心革面”的大调整么?答案好像不太乐观。
几年前,小编曾私下问产品线薄弱的马自达为何不效仿丰田大众,也做一车两投?马自达中国人士苦笑着说,对于马自达这样工程师文化至上、在技术上死磕到底的企业,改变一颗螺丝钉的设计都很难。
对于马自达粉丝来说,这个有着东瀛宝马美誉的日系品牌,在技术研发上特立独行、能啃硬骨头的坚持与突破能力令人敬佩,但在中国市场的“不识时务”、反应迟缓同样令人扼腕叹息。
五四时期的文学作品告诉我们,时代大变革之际,空有一腔学问的老学究,墨守陈规不肯适应时代变化,连养活自己都困难。但愿马自达能在中国市场尽快调整,别做在时代变革中被淘汰出局的“老学究”。
文| 耿慧丽
图| 来源网络
手机阅读文章,扫描下方二维码
爱买车
微信公众号:aimaiche
爱车,买车,就上爱买车。
My车轱辘
微信公众号:myautolive
打造好玩接地气的新式车评。
___Copyright 2017 爱买车 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 粤ICP备15047739号-1